10位英語名家教你英語學習方法
【來源:易教網 點擊數:507 更新時間:2021-12-26】這篇文章原來看過,今天又看到了,反復閱讀,加上序號,標出重點,與君分享。英語說,Practice makes perfect. 漢語說,熟練生巧。如果得法,越練越好,若不得法,越練越糟。多少人練太極練壞了膝蓋?不是太極拳不好,沒掌握正確方法。要勤學苦練,更要勤學巧練。
老一輩英語名家在沒有音頻、視頻資料,沒有穩定學習環境時,依舊掌握了過硬的外語技能。他們是如何做到的?這對當今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有哪些啟發?
1、許國璋
第一,學英語就要無法無天,要天不怕地不怕。
第二,學英語要眼尖,耳明,嘴勤,手快。只要多讀,多記,多講,多寫,自有水到渠成之日。
第三,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里,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。
第四,光學幾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。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,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,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。
2、胡壯麟
我認為學好英語在一般情況下可用如下規則描述:“動因 + 興趣” —決心—持之以恒—見效。
既要珍惜課堂教學和老師指導的學習機會,也要抓住 “習得” 英語的機會,后者指學會自己主動聽廣播聽錄音,看電視看錄像,讀書報讀小說,與操英語者用口語和書面語交流。
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,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,重點應放在發音正確,吐字清楚,表達自然。大膽張口,有時不免背誦,以至自說自話。
閱讀時對那些不影響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詞,多查詞典,了解其意義和用法。
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規律,學英語也一樣,因此,看一兩部淺易的語法書何樂而不為?
3、王佐良
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,語言會學得更好。
語言之有魅力,風格之值得研究,主要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: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地融合在一起,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。
文體、風格的研究是有實際用途的,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觀察英語的性能,看到英語的長處、短處,以及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該特別注意或警惕的地方。因為英語一方面不難使用,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過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滿了陷阱。
4、何其莘
用英文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,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。
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,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,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。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,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。
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:一般以每頁(大32開)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。
其次是閱讀方法: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,不默讀,不查字典,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。遇見不認識的生詞,要根據上下文來推測。
第三,是要堅持天天都讀,而且要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。
只要堅持下去,幾個月,半年之后,肯定會看到成效。
5、胡文仲
學習英語無捷徑。要想學好英語只有大量實踐,多聽多讀多說多寫。不要被商業廣告所誤導。
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,讀的材料要淺易,故事性要強,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,讀的越多越好。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。
說英語一不要怕犯錯誤,二不要怕別人笑話。要爭取一切機會講英語,和外國人講,和同學講,和同事講,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和自己講。例如,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,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。
要多用詞典,多用英語詞典。如果讀詞典讀的津津有味,就說明學英語已經上路了。
英語具有較好的基礎以后,通讀(注意不是略讀或跳讀)一本淺易的英語語法書會使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
6、丁往道
要注重寫的練習。強調聽和說,聽,說領先,是對的;經常閱讀,大量閱讀,也是必要的。但對于排在 “四會” 末尾的 “寫”,千萬不要認為它可有可無。
“寫” 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有其特別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只要是寫一篇短文,就得思考內容和觀點,組織材料,安排層次,斟酌詞句,這是極好的鍛煉。而且寫對語言的正確性和表達的準確性的要求比口語要高些,因為可以考慮和修改。這對提高語言質量十分有益。
要關心中國文化。中國人都應關心中國文化,主修英語或別的外語的朋友們更要注意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和鉆研,因為在外語上用很多時間,可能會忽略中國文化的學習,結果是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情況和文化特點知道得多,而對中國的文化特點知道得反而少。
中國文化源遠流長,有很多寶貴的成份,我們應該珍視這份遺產,努力予以發揚光大。
7、吳冰
學習外語和學習任何知識一樣,是不能投機取巧的。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決心。
語言是有聲的,因此一開始就要把語音的基礎打好。發音正確,別人才能聽懂你的話,同時也便于你通過 “聽” 來學習新的知識。
語言是與文化緊密聯系的,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,即便能說英語,在交流中也難免產生誤解和其它困難。
學英語除了肯下功夫外,還要動腦筋總結英語特點,比較英語和漢語的 “同” 和 “異”?吹搅 “同” 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,不過,需要注意學習和掌握的還是 “異” 的部分。
要想學好英語,得不怕麻煩勤查外國人為初學者編寫的單語詞典,因為使用雙語詞典時,大多數人常圖方便只看中文,而英語解釋不但更加準確,而且通過看英語解釋還能復習常用詞匯和表達法,可謂 “一箭雙雕”。
8、陳琳
學習外語的,都知道有所謂 “精讀” 和 “泛讀”。殊不知,在聽、說和寫這其他三 “會” 上,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。說的羅嗦些:要有精聽和泛聽、精說和泛說、精寫和泛寫。精泛兩種功夫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學習語言,在讀、聽、說、寫四會中,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側重,但最好還是能全面掌握。英國 16 世紀思想家培根曾說:“讀書使人充實,交談使人機敏,寫記使人精確”(這里交談包括聽和說)?梢钥闯,學會讀、聽、說、寫一種語言,不僅是掌握語言能力以作為工具的問題,更加關系到一個人素質的培養。
9、高厚堃
一般人查詞典為了弄懂詞的意義,而有些人卻把字典當作有趣、消閑的讀物。據多位作者所述,錢鐘書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讀者。他把重的拿不動的大辭典挨著字母逐條細讀;他在漫長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別人認為 “索然寡味” 的英文字典,怡然自得的讀了一個月;他在去英國的輪船上以約翰遜博士的《英文詞典》伴隨,深得其中的樂趣,自稱趣味之深,有不足外人道者。我想如果我們有這種精神鉆研一本英文詞典,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長進。
林語堂曾眷戀《簡明牛津辭典》和《袖珍牛津辭典》,稱之為“枕中秘”。他認為這兩本詞典對詞的取舍是根據讀者的需要,同時又把詞當做活的材料,舉出實例,十分有用。其實,隨著辭典編撰學的發展,幾十年來好的英文詞典層出不窮,尤以供母語為非英語的讀者用的學習詞典(learner's dictionary)不斷出現為最。
例如《牛津高級現代英語詞典》、《錢伯斯大眾英語學習詞典》、《柯林斯精選英語詞典》等等 ——釋義深入淺出,例證精當深度,語法簡明扼要,辨析饒有情趣。對英語學習者來說,其實用性已超出了林語堂的枕中秘。你不妨取其一二當作讀物,讀到不忍釋卷,甚至須臾不可離,那么語言也就學到手了。其中 “柯林斯” 最淺近,“牛津” 有雙解本。
10、秦秀白
好學生都不是在課堂上由老師 “教” 出來,而是靠老師在課堂內外 “導” 出來的。就學習英語而言,不要把 “寶” 都押在課堂教學上,而要靠自學。
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. 要學會在生活中學英語。生活的范圍有多大,你的英語學習天地就有多么寬廣。誠然,你周圍的語言環境是漢語,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創造虛擬的 “英語世界”。
常問問自己:這層意思或這個事物用英語該怎么表達?在這種場合或情景下,外國人會說些什么話?帶著這類問題去讀書,去請教他人,就能 “立竿見影”。有了這種意識,你就會發現: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學英語,一輩子都在學英語。
要讀大量的英文小說。就英語學習而言,一部英文小說其實就是英語建構的一個 “虛擬世界”。那里有人,有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揭示,有人與自然、與社會的沖突和調和。走進一部英文小說,你實際上就已經 “生活” 在一個 “英語世界” 里了,還愁沒有東西可學?經典作品要讀,寫得好的當代通俗小說也要讀,因為后者的語言更新鮮,更有時代感。
微信掃一掃,用手機看該文章
微信掃一掃,關注易教網公眾號

本地教育
